“70后”的养老压力
2008-08-18

深圳君融财富管理研究院研究员   盘世雄

  一个炎热的夏天,一群蚂蚁在发烫的大地上勤奋地运着货物,树荫下一只正在弹琴唱歌的蟋蟀朝着蚂蚁们愉快地打着招呼: “蚂蚁先生,这大热天的运这么重的货物干什么呀?”“一到冬天就没有食物了,我们现在要多储存一些。”蚂蚁们回答。“为什么这么早就准备过冬,这么热的天不会玩只会干活,真是傻透了!”说着蟋蟀就嘲笑起来。“那你就玩儿吧,我们要走了。”蚂蚁们唱着歌运着货物走远了。冬天到了,蟋蟀到处找不到吃的,冻得发抖,饿得摇晃着在雪地上慢慢地走着,来到蚂蚁的家门口,“我要死了,请给点吃的吧”。蚂蚁说:“蟋蟀先生,夏天的时候你不是还嘲笑我们吗?现在还是请你唱歌玩儿去吧!”蟋蟀又冻又饿,腿一蹬,死了。一定要有储蓄和理财的习惯,才能防患于未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现在,养老的问题已经逐渐浮出水面。

  什么时候退休?是否能够提前退休?退休以后会不会因为“活得太久”而影响老年生活质量?退休前需要准备多少养老金?如何筹措更多的养老金?这些棘手而现实的问题,最终汇成一个问题:“作为40多岁的中年人,我们凭什么退休?”

  提前退休困难重重

  提前退休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从你提前退休的那一天起直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前的所有日子都不能领取社会养老金。由于在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下,退休后每月养老金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社会平均工资的20%,二是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的1/120。其中,社会平均工资部分大家相同,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上。如果提前退休,同时不继续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那么到了法定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时,你能领到的就不多了; 如果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此时你的身份已经变成“自由职业者”,由于本该由单位分担的社会养老保险费用转由自己缴纳,那么在没有工资收入来源的情况下,自己承担所有的养老保险费,显然更为吃力。

  养儿防老靠不上

  “养儿防老”曾是中国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但如今到了21世纪,这种养老模式已经不再现实。

  在“只生一个好”的政策鼓励下,孩子从小是父母和祖父母“手心里的肉”。中国的父母特别心疼孩子,从怀孕开始,到吃奶粉,到上托儿所,到上小学、初中、高中,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自己平时多用点什么也许会心疼,但给孩子“砸”一两万元甚至上十万元的“择校费”,给孩子请昂贵的各类家庭教师时,从不“手软”,全都是倾尽全力。对于一般工薪家庭而言,除了按揭住房还款,孩子就是最大的开支,每月家庭基本开销中一半以上花在小孩身上。

  而且有些家长,还打算在孩子上完大学后送去海外“镀金”,结婚前还要准备好一大笔“婚嫁金”,甚至要给孩子准备好房子的几十万元首付款……中国夫妇疼爱子女可谓到了极致,把大半生积累的财富都贡献给了孩子。而把孩子养到结婚年龄(25~30岁者居多)后,夫妻双方离退休时间已不远,有些晚婚晚育者甚至已经要退休了。

  由于我国长期奉行独生子女的生育政策,同时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国民预期死亡年龄大大推后,社会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今后将出现“两个子女奉养4~6个老人”的局面。如今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膝下都只有一个孩子,靠子女保障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让成年后的子女分担自己的养老压力,可能性已经越来越低。

  社会保险只能糊口

  有人曾经这样比喻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一口熬粥的锅,每个月每人从自己的米袋里或多或少往锅里倒进一把米,到老了的时候,分到一把或大或小的勺,从锅里盛粥,因而你喝到的只是粥”。有人曾做过粗略的计算:假设你的个人月工资一直是1500元不变,全市平均工资也是1500元不变,那么你可以领到的退休养老金大约为每月1100元左右;如果你月薪是5000元,最后的退休金大概是2000元。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的是社会公平,不论现在工资多少,最后的差别并不大。

  而且,目前的养老金制度是在职员工供养退休老人,两头尖中间大的纺锤形人口结构为社会养老保险带来极大压力。上海社科院的一位人士表示,上海刚开始推出养老基金的时候,每年都有结余,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拉平。目前从总数上来看,上海养老基金还没有出现缺口,但已经在消耗以前的结余,再过两年余就可能消耗完。这位人士同时表示,现有社保制度中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退休后的平均剩余寿命已经超过20年的情况下,个人账户养老金仍旧按照平均余命10年(120个月)来计发,将导致支付风险加剧。在未来30年内,如果现有制度模式继续运行,上海将会产生“巨额的债务”。虽然国家财政会对这一体系作出保障性支持,但我们要清楚社会保险一样也存在“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

  因此,对于收入比较高的白领阶层而言,如果光靠社保体系的退休金,就要做好退休前后的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的心理准备。可以说,仅仅依靠社会保障系统来实现丰足的晚年生活是不现实的。

  补充养老计划还不成熟

  虽然国家希望形成社会、企业和个人三方立体的养老保障体系,但补充养老计划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于现在40岁出头的人们而言,作用力并不强。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也就是现在说得比较多的企业年金制度,它是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一项福利保障,一般由有能力的企业自愿建立。也就是说,选择权和主动权都在企业手中,所以目前只有很少的企业职工能享受到。企业年金还仅仅在几个大型国有企业中进行着试点,以后改革的方向如何现在还不明朗,职工能受益多少也不得而知。因此,年逾40岁的人们想要依靠企业补充养老计划,还尚需时日。

  通货膨胀侵蚀养老金

  在养老压力中,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通货膨胀对养老金的侵蚀作用。有关发展报告预测,2006~2015年中国每年将至少保持3%~4%的通胀率。如果未来几十年持续通货膨胀,就肯定会把目前辛苦积累的社会统筹养老金侵蚀得“遍体鳞伤”。这意味着,如果按照每年3%的通货膨胀率计算,20年后每月2000元退休金,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现在的1100元;20万元也只相当于目前约11万元的购买水平。因此,通过各种投资途径让自己和家庭的资产保值增值,以便抵抗通货膨胀带来的危害,应该成为40岁人退休规划中的重要一点。

  版权声明:此文系深圳市君融财富管理研究院专供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稿件,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与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文章版权和其他相关知识产权。未经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此版权声明者,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