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独家】区分好“投资”与“消费”
2009-03-19

君融财富管理研究院    盘世雄

  理财的最佳方式并非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只要你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持之以恒,若干年之后,或许……

  但是如何才能正确掌握理财的观念呢?我们需要先区分好“投资”和“消费”的概念。我们可以先看一个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甲把钱拿去购买了一套房。而乙则买了一辆车。

  5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而乙的车,市值只剩5万元了。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一般的车用过5年后,几乎都贬值不少。但房子却不一样,房子在5年后,说不定还可以翻番。

  再看第二个例子:

  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舍得买,但其实甲并不缺钱。而且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竟卖到天价1500元,而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元演唱会门票,甲都嫌贵,却去买下了1500元的6张光盘呢?

  其实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钱花的是“投资”行为还是“消费”行为?

  买光盘的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甲的知识,让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甲可以用新学的智慧,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甲的口袋。而购买演唱会的门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就再也拿不回来的了。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有人会花3万人民币去买一幅油画,但却不舍得花3万去买二手车;有人会花1万去买一份寿险保单,却不愿花1万去欧洲度假;有人会很舍得花钱买书,却不想花钱去看电影。

  以上哪些是“投资”行为,那些是“消费”行为,相信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一项花费,如果是属于“投资”行为的,那么,多贵都是值得的,因为钱并没有真正花出去,只是转换成别的东西了,最终还是自己的。所以富有的人总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而一般人却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但也有些人收入虽高,但财富却少,原因就是他把大部分的钱都花费在“消费”行为上了。所以管好我们的钱非常重要,在我们明白了“投资”和“消费”后,更应该多分析一下钱究竟是花在什么地方上了,多学习例子中的甲,把更多的钱花在“自己”身上。

  版权声明:此文系深圳市君融财富管理研究院专供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稿件,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与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文章版权和其他相关知识产权。未经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此版权声明者,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